雲淡風輕

Monday, January 15, 2007

十六世紀學習中文的學校(一)澳門:聖保祿學院1594~1835

研討會第二天的晚宴,Pbice丟了個很大的問題給我:明清有哪些學校教中文?關於中文教學機構等的記載有哪些書籍可以參考?哪知我正當酒酣耳熱之際,險些連該是我最熟悉的唐通事都快擠不出來了,頓時支吾不知所云,但腦際很快地閃過這本買了很久的書:《中国語文法学事始―『馬氏文通』にいたるまでの在華宣教師の著書を中心に》。當時因為對時空和人物的知識不足,翻了兩下就丟進書架。猛然間只直覺地認為這本書裡該會有些蛛絲馬跡吧,這兩天再重新讀了一遍,呵呵~果然!(不過,希望我沒有記錯問題:P)


澳門的聖保祿學院,1594~1835
 

圖:聖保祿天主堂遺跡──大三巴牌坊,天主堂創設於1580、1595年。1835年毀於火災。1837-1854年遺址作為傳教士墓地之用。
圖片取自Flickr:EAJ


說明:原書為日語,我只擇要翻譯如下(細節請翻閱原著)。按關鍵人物再追蹤應該可以找到更多文獻

耶穌會遠東巡查師Alexandre Valignani (中文名:範禮安1538~1606)於1589年在廣東肇慶設立了修道院(seminario),開設之初有四名中國人入學,學習拉丁文法。

1594年,範禮安在澳門設立另一所學校,起初以聖母院為名,後來改為三巴公學校。也就是著名的聖保祿學院。
隨後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 1610)鑑於澳門一地因長期淪為亡命之徒棲身的巢穴而聲名狼藉,為免遭世人所輕蔑,便於1597年於北京重新開設新的學院。十年後再於南昌建立seminario,1624年於杭州設立學院。

修道院分為高級和初級兩種,高級修道院也稱為大修院(colégio),專修:哲學、神學、聖經學、戒律、教史、儀式、聖樂等,大多以拉丁語授課。初級修道院也稱為小修院(seminario),主要研修本國語言、拉丁文、第二外語、通識教育等。西南諸省將具有這一類特徵的seminario稱為「納丁學堂」也就是拉丁學堂。中國當時各處都已設立了類似的教授拉丁文的學校。

這些學校也都教授東來的西方傳教士中文。初期來華的傳教士學習中文的中心之地已經有幾所,而以澳門的聖保祿學院(Colégio de São Paulo1594~1835)為首。

1553年以後,葡萄牙人獲准可滯留澳門,向葡萄牙國王宣誓效忠後的耶穌會教士紛紛前往澳門。此後,澳門成為一個前往東洋宣教的前線基地。有一個說法認為,聖保祿學院的前身最遲在1565年便已經存在了。1574年葡萄牙國王從Malacca(麻六甲)的稅收中每年撥出1,000 cruzados,作為經營學校的補助之用。1578年葡萄牙商人每年自中國購入1,600擔生絲,其中有50擔捐贈給教會作為學校經費。在當時換算這50擔生絲價值可達數千枚金幣。1577年根據學院院長Cristóvão da Costa的報告,當時學校有「150名學童通學」。根據1584年Lourenco Mexia神父的報告,學院中有12名耶穌會士及200名學生。學生們學習:讀寫、算數、歌唱等。1594年12月1日在耶穌會Goa分會會長António de Ruadros的承認下,聖保祿學院升格為大學。

首任院長Edouard de Sande(中文名:孟三德1531~1600),任期1594~1596兩年。第二代院長Emmanuel Diaz Senior(中文名:李瑪諾1559~1639),任期為1596~1601及1609~1615兩次。1601年學院因火災燒毀而一度中斷,後來由葡萄牙商人捐贈才得以重建。

學院的圖書室收藏4000冊西洋圖書,以現在的眼光看來區區數字不足掛齒,但在當時可以說是東洋首屈一指的藏書量。其後,也充實了印刷所、小型醫療診所、實習用的天文台等設施。校內教科分為三個學科:

1. 人文科:中文、拉丁文、修辭學、音樂等
2. 哲學科:哲學、神學
3. 自然科:數學、天文曆學、物理學、醫藥學

尤其是中文教育可說是此校的特色。利瑪竇由於能說流利的中文因此能夠成功地在中國本土長期停留,這個經驗給予眾多前往東洋布教的教士積極學習中文的動力。順治、康熙以後、朝廷命令前往中國本土的西洋人皆須「赴廣東,在澳門的天主堂住兩年……學習中文」。不僅是耶穌會的教士,部分Francisco、Dominico及屬於其他修道會的宣教師也被奉命指定必須前往澳門接受中文教育。根據最近澳門學者的統計,1594年至1807年的211年之間,聖保祿學院畢業的耶穌會教士達109名,研修中文的學生已超過200人[1]

著名畫家吳歷(字:漁山,1632~1718)1680年曾在澳門渡過三年光陰,集成詩集一冊稱為《三巴集》,其中描寫了東西學僧學習語言的風景:

門前鄉語各西東、未解還教筆可通。
我寫蠅頭君鳥爪、橫看直視更難窮。
──粵中雜咏二十六

[1] 參照:劉羨冰1994《澳門聖保祿學院歷史價值初探》(紀念葡萄牙發現事業澳門地區委員會)。黃啟臣1995《澳門歷史》(澳門歷史學會)


8 Comments:

  • 哇~Fish實在是太厲害啦~
    這麼早期的歷史也能找得到~佩服佩服~
    你整理的這些,應該要出版一本專書才是。^_^

    By Blogger Pbice, at 16/1/07 5:23 AM  

  • 我沒聽錯你的問題咯?!
    好像很多人喜歡給我出作業,呵呵~~
    嘸~~~這個作業我的確是該加把勁!:p

    (下次我喝酒的時候別跟我談太嚴肅的話題,會嗆到~)

    By Anonymous Anonymous, at 17/1/07 12:34 AM  

  • A very nice picture. I particularly enjoy the angle from which it was shot.

    By Anonymous Matt Keegan, at 2/2/07 6:14 AM  

  • 三百六十五行都有祖師爺,如果華語教學也算是一個行業,那麼,這一行的祖師爺應該是誰呢?
    是戈鯤化(1838—1882)嗎?

    By Blogger Pbice, at 10/9/07 10:18 PM  

  • 我不知道祖師爺是誰?不過,元代就已經有人用《老乞大》學漢語了。

    古本《老乞大》--元代漢語教本

    By Blogger Fish, at 11/9/07 12:17 AM  

  • 謝謝您,Fish。(雖然我們素昧平生)
    把我的文章繙得這麽好,貼在這麽漂亮的網葉上。

    By Blogger nanmamke, at 14/5/09 3:56 PM  

  • 何教授

    感謝到訪,班門弄斧,失敬了。
    我對您的研究很有興趣,學到了許多。有機會還望多指教。

    阪大 郭

    By Blogger Fish, at 19/5/09 11:34 PM  

  • 郭修靜老師嗎?

    幸會幸會!

    歡迎來電:

    qunxionghe@hotmail.com

    By Blogger 南蠻客, at 20/5/09 2:40 PM  

coCommentPost a Comment

    Links to this post:

    Create a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