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淡風輕

Tuesday, November 23, 2004

預防重於治療--談零起點的發音教學

回到日本人發音的難點,最重要的還是要強調這一點:
中文發音教學問題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學生們將習慣於日語的單純發音的口部肌肉構造鍛鍊成容易發出中文的口部肌肉構造。
如果學生是初學,那還好辦。但如果是中級以上我還是認為,老師最好先考慮:個人差異,以及正音問題在整個學程中所佔的比率為多少,學生是否認同接受正音的挑戰的問題。

初級教學應該可以注意哪些問題
之前的這一則大致匯集了日本學生比較容易產生問題,在教學時多注意學生在這些方面的學習狀況。另外還有幾點也許可以幫助記憶:
  1. 自省:台灣人發音的弱點→最明顯的是"聲調變化較平板"。三聲單讀或句末極少上揚(如說:"手"的時候通常不發全上調)。其他如:捲舌音、鼻韻母等
  2. 聲調:日文的"語調"一般來說是降調(子音稍重、母音弱,甚至消失);中文的韻母重,特別是一聲不減勢、二聲急速上揚韻母也比聲母重;三聲(全上)韻頭韻腹韻尾均發音到位。最好能在初學時就提醒學生,必須有意識地加重韻母的力道。
  3. 口腔肌肉比較弱:日語的發聲方式單純,即使不使用口腔肌肉,也可以發出對方可以聽懂的音。習慣於不適用肌肉的人來說,在中文就會處處碰壁。有這樣的問題,必須每天勤練,可以誇張口型,等肌肉比較結實後很自然就會游刃有餘了。練習時不求快只求發正確。如果學生認真練習發音,口腔應該會很容易酸疼,如果學生沒有酸疼,表示發音部位完全錯誤。
  4. 送氣不送氣的辨別,許多課本強調"送氣音"要發出爆裂的空氣,或是拿紙在口前看紙張的翻動,如果學生能夠從中學會兩者的區別那就好,如果還是有問題,最好換個方式。如果你仔細體會送氣音其實比較輕,並沒有不送氣音那麼重。如果是四聲的字詞那還好懂,其他的話也許只是適得其反。
  5. 運用音韻學理上的知識:語音上的互補對立,比如說:zhi,chi,shi,zi,ci,si的發聲部位比較後面,ge,ke,he也是,不可能與yi、yu音相拼。相對的是ji,qi,xi只與yi,yu相拼……等等。
  6. 練習生詞時同時運用中文在語音語調上的認知加強記憶:中文的聲調和語音也和我們的認知行為息息相關。如"大"四聲=語氣重,口型放大;"小"三聲=語氣輕,口型收縮。"高"聲調高,"矮"聲調低。罵人話通常是四聲~等等。可以比較日語的濁音擬聲擬態詞意思都比較負面,這樣利用語言之間的共通認知來解釋,學生會很容易了解。也不需要跟學生用太多言語解釋,儘量使用口型,手勢,動作來表達。有些時候即使是牽強附會也無所謂,只要能夠加強記憶就好(不過,還是要告訴學生,這是老師的招數不一定有學理根據。因為有些學生很認真吶~)

應該還有,想到再補充


0 Comments:

coCommentPost a Comment

    Links to this post:

    Create a Link